今天是:   旧版网站
 
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生园地
信息系 情系母校 薪火相传
来源:   作者:房兆骅    日期:2017-03-17   浏览量:5442  

  【题记】最近在收集创意信息系优秀毕业生资料,辗转多人才联系到原40602班学生房兆骅同学,该生现就读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研究生三年级,以下就是她的求学经历与感悟。特别感谢原40602班班主任刘洪亮主任提供信息。

今天, 我有幸被母校选中作为优秀毕业生的代表, 和同学们分享我的毕业后的求学历程和分享多年的思索. 想想自己这么多年的曲线求学经历,虽然现在回味起来,还是有几分坎坷的感觉,但是我觉得还是十分庆幸自己没有停止追求梦想的脚步。

2006年我以旅游商贸电子信息系动漫班的一名学生身份入学。那个时候的我,也和每一位睡眼惺忪的同学一样, 在周一的早晨, 挣扎着从温暖的被窝中爬起来, 站在升旗仪式的操场上, 聆听老师的教诲, 开始又一周辛苦的学习, 解答心中的疑惑, 迎接新的挑战. 十一年后的我, 也和所有旅游商贸的毕业生一样, 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思索, 没有停止过怀念那段单纯快乐的时光, 没有停止过回味那段辛苦而充实的蹉跎岁月. 在高三的前两年的学习时光我是在动漫设计专业的班级,特别感谢美术老师杨一波的启蒙辅导,让我在后面求学中坚定了学设计的方向。因为高三入了对口单招班级,所以通过一年的文化课学习和专业课学习的我,上了考场,可能还是因为理科数学的悟性较差,没能进入理想的本科院校录取,最终被南通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所录取 ,在2009年, 我也顺利从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了。

                            

一 南工院.成长

   第一次离开常州去到外市求学的我,带着一份迷茫的心开始了三年的学习生活。在南工院期间,学业上,我保持了全班前三水平的专业成绩,同时学业之余,还参与了学生会以及十佳歌手,职业规划大赛,插画摄影大赛等等活动,让自己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起来。到临近毕业的,大三上学期,因为对本科求学的渴望,我和班级部分同学达成了联盟,一起开始了专转本的备考之路,经过了半年的努力,拿到了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通知书。 在南通的三年,其实给予不少的成长,也收获了不少友谊,在心智上也成熟了不少,于是带上这份心情来到了南京中传。

 

二 中传.奇遇

   我觉得在中传的学习算是几段学习生涯中最特别最精彩的。因为学校性质的原因,不乏很多全国各地优秀的播音主持表演专业以及模特专业的学子,特别是活跃在荧屏的倪妮,白客也算是南广校友之一,他们的事业成功,也为学校增加了不少人气。中传的十佳歌手以及迎新毕业晚会也是口碑级的具有校园影响力的活动之一,它的气势和专业性堪比电视台级,灯光音响的质感也是其他非专业院校无法匹及的。校园的设计也是沿袭了哈佛大学红方绿草坪,特别是图书馆前面几千平的草坪,在报道的时候看到内心充满了激动。

   我在这边的专业相对换了个方向:戏剧影视美术设计(造型设计方向),是一个很有挑战的一个专业。我从一个化妆基础知识为零经过两年的学习磨练也算略懂一二。在所有课程中,我最欣赏尊敬我们的王老师,她是北京中传返聘的老教授,曾经教过不少现在活跃在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的一线主持人,比如鲁豫等。她的学识和风度,还要带着浓重的京腔上课方式特别有意思,学到了不少历代服饰的知识以及感受到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还有一位南大特别年轻的老师带我们一起欣赏了不少优秀的话剧,还和我们一起来到南京大学的话剧社一起观看话剧,这些体验都是我不曾有体验过的,我觉得在中传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新鲜感。

时间也是在新鲜与不断学习中流逝了,我们班同学一部分选择了考研,在反复思索中,我也加入了考研的队伍。其他同学,还有一部分国考,还有备考教师资格证的一部分同学。在这个特别充满各种新奇的校园里面,我们班同学们还一直保持了一颗学习的心态,还是十分的庆幸,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温暖上进的集体,我才有一起学习的动力。

在大四的时间就是在图书馆食堂和宿舍之间渡过的,从夏天变成冬天,看过了校园的每个角落,学习之余就在湖边一起背英语,聊人生,我觉得因为和同学们的共同备考,让考研的日子并没有如此的乏味枯燥,反而至今回味还是如此的安静美好。考研的课程包括英语,政治,两门专业课,两门专业课是你报考的学校所要求的。我报考的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视觉传达专业,那我需要根据美院的官网进行了解,但是美院的历年考题是没有对外公布的,所以需要通过联系学长学姐,进行了解。通过人脉的周转,也算是联系到了陈学长,可能我比较幸运,学长的耐心指导和点播,让我对美院的两门专业课有了复习的方向,同时也在着手准备研究生入学作品集,为见导师做准备。在去上海考场确认的时候,我也鼓足勇气拜访了我的报考导师,一位日本硕士海龟的老师,我们大概聊了几个小时,从求学经历到准备期间的一些思想转变,作品集的设计也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认可。回到南京后,也是一如既往的备考,连画,转眼就到了考研的时间。带着一颗沉稳的心上了考场,因为我相信曾经的努力和一定会有回报的。

最后我们班同学以考上5位研究生的成绩成为全校历史之最的班级。有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设计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新西兰梅西大学,大连师范大学。其他国考同学和教师资格证的同学也顺利通过了考试,也为本科的学习生涯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三 上大美院.成熟

经过了两个城市的学习生活,给我对环境转换适应非常自如。研究生的学习生涯也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开始了。作为全国八大美院之一,我很感激各位美院老师对我的认可,给予我一个能在这里学习的机会。

在魔都的第一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和本科相比,研究生的课堂更多的是和导师的一对几点交流课,更多是与导师的学术交流探讨,之余的时间就是自主学习,所以我觉得在这个阶段是要学会自己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美院的课程并不只局限于设计与艺术学理论课,还有很多元化的手工艺课程包括热熔玻璃,陶瓷,首饰,刺绣,玻璃制作,漆艺等课程,也算对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研究生同学中不乏从国美,鲁迅美院,山工艺毕业的同学们,从他们身上看到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虽然来自不同的省市,却也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面打成一片,互相交流各自学术领域,因为我们一直觉得艺术是共通的。

看展成为我来魔都的最喜爱做的事情,后来通过学姐的介绍,我在一家省级核心杂志做兼职记者,每逢双休日都会去美术馆进行与艺术家的沟通和采访,并在之后把文字撰写成文章。可能是性格的原因,我的适应也相对的快。多个美术馆的负责人也成为了熟悉的朋友,一起聊当代艺术和未来在上海发展道路,同时也认识了不少国内外当代艺术家,我觉得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人生不仅仅只是工作赚钱,还有一种就是对于生活要有一种随时充满新鲜感的态度去看待,不管你是20岁,30岁还是40岁,心态一定要保持一颗好奇心,那你永远可以活得很开心。也让我对于人生的态度感官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改变,研一的生活也因为这份兼职,成熟了不少。

研二的时候参加了中法课程,与法国设计学院的同学们一起上课。通过和他们一起上课,很多时候会发现,其实中国人的设计思维还是非常有局限的,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方式,使他们的idea 永远充满了猎奇和新鲜感,同时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认真钻研,和我曾经对国外教学轻松的质疑产生了动摇,其实他们认真的程度不亚于我们,甚至有的时候还是比我们更加刻苦。在结束了一学期的跨国学习的课程同时我顺利通过去法国学习交流的机会。

 在法国期间的感受就是,风景太美了,我学习的城市是法国第五大城市:南特。是一座植被覆盖率很高的城市,到处都能感受到生态绿色的风景。在这边边学习,边欣赏城市,真的是一种享受和体验。后来我们游历了6个国家,参观了世界闻名的美术馆,见过不少未曾见过的风景,吃过很多未曾品尝过的美味,以及感受到了欧洲人民的热情。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交流游学的经历。

目前我是在欧莱雅实习,同时毕业设计兼顾着进行。体验到了魔都地铁的拥挤,感受了职场的繁忙,都是学校所无法给予的考验都会遇到。

   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努力. 人生就如同一场四十公里的马拉松, 我们的对手, 是命运; 我们的追求, 是获得自己希望的生活; 老师能带着我们走的, 不过就是前面的一两千米罢了, 暂时的领先不能说明什么, 真正的赢家, 是那些坚持不懈, 矢志不移的人.

   希望今天的话对于同学们来说有所帮助, 再次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和同学, 感最后祝所有同学, 找到自己内心的渴望, 用坚实的脚步, 去追求最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Personal life photo.JPG

 

1卢浮宫合影.jpg

 

阿尔卑斯山下.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