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旧版网站
 
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科研督导 > 督导专栏
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来源:督导评估处   作者:尤敬东    日期:2021-10-26   浏览量:10719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渗透十分重要,不仅仅表现在语言表情方面,关键是心态上。没有真情流露,表象上做秀无济于事。情感渗透是师生共同经营好课堂教学的无声语言。

有一位年轻教师和我交流的过程中提出个问题:为什么学生不愿多提问题!于此不难看出这位老师充分备课的预案未能得以展示,或许才有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的无奈!这不是施教者单方面的教学技术问题,而是学生主体学习的自觉意识达成渠道还不够通畅。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双向过程。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值得研究。教学实践中就有诸多环节可以实施。如勤交流,多互动,及时鼓励,适时检查如板书答疑等等;这些问题要预先设计,做到难易适中,契合实际。而要这么做并能有的放矢,必须旨在关心学生进步把情感教学渗透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用饱满的热情,阳光的心态去感染学生。课堂上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一句赞美的话,一个欣赏的眼神,甚至不经意的一个动作,都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必须是积极的,自然的,真诚的。

要拨动学生的心弦,必需联系实际,言之有物。现行职业学校的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既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有深厚的爱国情怀,还有强烈的情感元素,渗透着深刻的理性,为师生的情感释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应该明确地、有意识地把蕴含在文本中的这些思想感情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他们产生思想的共鸣。如文史教学包括语言类教学,通过饱含深情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许多文科教材中的情感是通过文中的重点语境表现出来的。教师可通过强化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激活历史人物和事件,将学生带进情感的氛围。

把握学生的个体情感,要关注学生情绪变化的细节。就像医患关系,没有情感渗透哪来融洽。医者仁心,医者只有疼痛了患者的疼痛,忧郁了患者的忧郁,才会康复了患者的康复。教学一样。教师疑惑了学生疑惑,明白了学生的明白,才会快乐学生的快乐。教学中要准确把握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和难点。

总之,要让情感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方位,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使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有一位日语老师的教学亲和力让人有如坐春风之感。其言语温和,举止文雅,听者有如沐浴在徐志摩《沙扬娜拉》的诗境里。可见,教师的情感热度决定课堂学习氛围的浓度。情感渗透也要适度自然,不要为渗透而渗透,为释放而释放。故意做秀不仅无济于事还适得其反。失去了情感真诚和谐的依托,对情感是一种亵渎。

9月16日,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人民教师吴蓉瑾、王红旭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两位教师学科不同,事迹不同,但职业相同,都扎根基础教育、潜心教书育人,矢志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创新德育方法手段,真情守护学生身心健康,有力促进了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们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体现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崇高追求和使命担当,体现了深厚的情感特征。

 

督导评估处  尤敬东

202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