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旧版网站
 
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动态
“我们一起悦读吧”好书推荐48——读懂这5本书,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来源:图文信息中心   作者:汤欣    日期:2022-11-14   浏览量:6250  

面对自己,总觉得自己容貌不够漂亮,身材不够苗条;面对家人,总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无法满足他们的期许;工作中,总是力不从心,达不到领导的期望;学习中,总觉得自己不够聪明,甚至责怪自己。。。。。。大家是不是有时候会有这种感受?其实这一切,归根结底是你不认可自己,而我们终此一生,都在学习如何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我们一起来读懂这5本书吧,学习如何放下焦虑,学会接纳自我,学会与自己和解。

01.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信》   (奥地利)里尔克

里尔克,是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之一,这十封信是里尔克在30岁左右时写给一个青年诗人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内容论及艺术、生活、职业、爱,都是青年最为关注的重点话题。里尔克在信中说到,我们只有让自己独立成为一个生存者,担当生活上种种的问题,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和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生活得更好。

对于青年诗人的迷茫困境,里尔克用真诚温柔与诗歌般的笔触写道:“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因为认识自己,远比从他人那里寻求答案更加重要。里尔克反复引导年轻人不要向外看,而是向内求,成为一个拥有自我的人。这些信虽然是写给青年诗人的,但我觉得它适用于所有人。

02.《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美)洛莉·戈特利布

这是一位心理治疗师的回忆录,讲述了发生在诊室中的故事。在这个小小的密闭空间里,人们会展现出最真实、最脆弱的一面;也是在这里,人们获得了陪伴和倾听,也获得了宝贵的觉察、成长与改变。

这是2019年美国亚马逊年度畅销书,书中记录了5位患者通过心理治疗走出困境,与自己和解的真实故事。这5个人里,有事业成功却看谁都不顺眼的好莱坞制片人,有刚新婚就被确诊癌症晚期的女教师,还有作者自己,一个40多岁遭遇失恋的单身职场妈妈。通过作者从治疗师和患者双重视角的讲述,发现无论是什么样的身份、职业、经历,每个人要面对的困境其实都是相似的,对过去懊悔、对未来焦虑、渴望被爱、害怕分别......所以当你陷入困境时,不必自怨自艾,你并不是独自挣扎在生活的泥潭里,有无数人都和你一样。而当你开始学会谅解自己,你就迈出了与自我和解的第一步。

03.《被讨厌的勇气》  (日本)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这本书采取了希腊哲学的古典手法“对话篇”,围绕“人是如何能够获得幸福”这一问题展开了简单却深刻的讨论。“哲人”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青年”解释如何改善人际关系,如何获得幸福,又如何鼓起被讨厌的勇气去面对他人。每一个人读完都会觉得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很多人会每过一段时间就拿出来读一读。

书中通过“哲人”和“青年”一问一答的形式,探讨了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令人烦恼不已的问题。对话中的青年,像极了许多现实中年轻人的缩影,活在外界和他人的评判标准之下,对自己的出身、学历、容貌都感到自卑,对自己的现状充满焦虑。通过他们的对谈,我们能够领悟到,其实我们大多数的烦恼,都来自于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而忽略自己的内心。而这本书给出的“治疗药方”就是——要有被讨厌的勇气。即使被别人讨厌,也要认可自己,遵从本心。因为比起担心别人喜不喜欢你,你更应该关心的是,你是否活出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04.《独自和解》   (美) 约翰·诺尔斯  

《独自和解》是一本关于学生时代友谊的书,关于脆弱的友谊和忏悔的书,作者约翰·诺尔斯,人称“塞林格第二”。这本书问世后,引起巨大反响,被称为美国20世纪最经典的校园小说,作者因此获得了美国国家文学艺术学院的罗森塔尔奖。这本书也常被世人称为“堪与《麦田里的守望者》相媲美”的书。

这是一本被汉语圈忽视了的杰作,故事也很简单,很多人却在阅读的过程中为它细腻真实的心理描写所打动。它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抒写了一段青春记忆:刻骨铭心的友谊和无法挽回的错误。主人公对自己最好的朋友既嫉妒,又敬慕,既会因为小小误会而使自己的朋友付出终身残疾的代价,也会因内心的长久不安而忏悔终生,在好友去世十五年后故地重游,终于得到了内心的平和。

错和罪也是生命不可分割得一部分,我们从中汲取教训,但也留下永不磨灭的创伤,最终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独自与自己和解。

05.《认知觉醒》    周岭

对很多人来说,意识到要改变现状,建立接纳自我的意识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做?而这本书就是一本教你如何做的实践指南。作者在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后,总结出了一切问题背后的根源及应对的方法。书中提出,改变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要重新认识自己,只有内观自己,找到自己焦虑和迷茫的原因所在,才能找到解决方法和路径,从而真正摆脱焦虑与迷茫,与自己更好地相处。

一个人的认知越清晰,行动就越坚定。本书解答了很多问题:为什么我们做事总是急于求成、避难趋易?所谓耐心,就是要“咬牙坚持、死磕到底”吗?如何彻底告别用“三分钟热情”和“打鸡血”的方式做事?如何保持极度专注?如何消除焦虑?如何提高学习能力?……一个人真正的耐心从来不是苦哈哈的毅力支撑,

而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只要了解大脑规律,并知晓诸如“复利效应、舒适区边缘、学习权重比、学习平台期”等规律,我们就可以大幅提升我们的耐心水平。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觉知后才能改变,才能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