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小米科技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说:“一本书、一个人改变了我一辈子,这使得我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想建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 那本书是《硅谷之火》,那个人是乔布斯。雷军读完《硅谷之火》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此人生有了梦想:决定做一个伟大的人,决定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原先平平无奇的雷军,却因一本书发生转变,一手创立小米,可见书籍的力量是多么的神奇。这一期,我们介绍创意信息系的吴紫怡同学。
吴紫怡是一个积极阳光、乐观向上的女孩,遇到事情总是笑着去面对。她乐呵呵地告诉我,遇到任何困难她都不会着急,而是沉静下来,主动积极地思考,想办法解决,这是因为读书潜移默化给她带来的改变。
曾经有一段时间,她内心非常苦闷,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对未来充满未知,周国平先生的书使她顿悟,尤其是《守望的距离》,这本书收集了周国平先生1983年至1995年的散文作品,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这段时间,周先生经历了一连串的人生变故,因而对人生的许多难题进行了较深刻的思考,这些难题包括生与死、爱与孤独、幸福与苦难等等。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难免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每个人也因此会对人生感到困惑和迷茫,而周国平的思考恰好给困顿中的读者提供了些许指引和精神的力量。每当情绪低落时,吴紫怡总是拿出这本书,在夜灯下,或早早醒来的5、6点,读那些能和她产生心灵共鸣的哲思妙语,心灵总能得到抚慰。她说,感谢这个世界还有智者,还有可以共鸣的灵魂。这本书她一读就是三年,并且表示还要再读下去,安宁是这本书带给她最大的受益,总能在感到难过、内心浮躁、欣喜若狂时给予她镇定,像是孩子找到一个可依赖摇拽的衣角,不再彷徨不再迷失。
吴紫怡喜欢读散文,从散文中获得最大的乐趣,莫过于作家的倾诉,和作为一名读者的聆听。散文的好处,是不必按部就班,闲时信手翻来,可以翻到任何一页、任何一篇文章开始读,不拘泥于文体局限的格式,找能够引起兴趣的那一个主题、一个篇目,而不是当你拿到一本小说的时候所阅读的方式那样。
每个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往往来源于两个地方,一个是生活本身,一个是书本文字。学生时代,同学们其实并没有真正触摸到生活的内核和本质,生活没有给与同学们太多的磨砺,没有切肤的疼痛,亦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更多的是平淡。但在各种文字中,大家能看到生活的千疮百孔,看到生活给与更多人的苦难,和由这些经历带来的反思。在读书时,我们有时候不妨把自己代入到角色中,和书中人一起颠沛流离、喜怒哀乐。罗曼罗兰曾说:“没有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阅读名著,从别人的经验里调整自己的人生态度,书本给人的启发,不仅仅是知识的扩充,更是心胸的拓展,使我们更加理性的看待生活。
吴紫怡是创意信息系的小记者团副团长,41602班的宣传委员,在同学们眼中,她是一个学习能力超强的人。吴紫怡的专业是数字媒体,她大量阅读,一次次从书中获得灵感,所以她参与拍摄的视频总是有独特的视角、新颖的创意,能给大家眼前一亮地感觉。
吴紫怡现在是五年级的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过“优秀小记者”、“优秀通讯员”、“优秀宣传干部”、“学习十九大征文一等奖”、”青年摄影优秀作品奖“、”优秀团员“、”最美旅商摄影二等奖“、”好书伴我成长二等奖“等,这一路中有很多书籍陪伴着她,《活着》、《解忧杂货铺》、《爱的教育》、《简爱》、《许三观卖血记》。。。。。。 每本书都有别具一格的含义,它能分享你的快乐,也能抚慰你的心灵,它让你学会独立,学会思考,它不能给你带来奢华的生活,但可以让渡给你丰富的精神财富。
打开一本书,意味着在你面前打开了一个世界。你像一个穿越时空的少年,看到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看到历史的兴衰更替,看到生活的活色生香。仿佛有一个舞台,听到飞机轰鸣,听到花开的声音,也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波涛汹涌。让你学会独立、学会思考、学会宽容。让你心思澄明,让孤独的人找到了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