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漫漫读书路,你一定掉进过以下读书的坑:想读书但不知道该读什么书;当当大促看着别人屯书嗨,自己完全不知该买什么;网上书单太多不知道哪个适合自己;终于下决心读点书,又发现书就像催眠曲,读着读着就睡着了;辛辛苦苦读完了一本书,合上来发现什么也没记住;学别人做了厚厚一本读书笔记,感觉还是没有任何收获;或者读书超快,一个月能读50本,读完脑袋一团浆糊......如果你有以上的经历,恭喜你,说明你像全世界99%的人一样正常!我们一起来读读这5本阅读指南吧,希望能助你爬出神坑!
01《朱光潜谈读书》 朱光潜
朱光潜先生对于书的鉴赏眼光,很灵!他有一本独门的读书心得秘籍。
在朱光潜看来,凡值得读的书至少得读两遍,才能完全消化内容。第一遍快速地读完,着眼于全篇主旨和特色。第二遍须慢读,要用批判的态度审视作者的观点。但光是读还远远不够,做笔记同样很重要!在精彩的地方记下心得体会,不仅能帮助记忆,还可以逼得你去认真思考。虽然朱光潜只谈了这两点,但我觉得,知易行难,做到就很不容易了。
《朱光潜谈读书》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实用性特别强,想提高阅读效率,就先看它!
02《如何阅读一本书》(美) 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这本书强调阅读是一种主动的活动。阅读一般分做三种目的:娱乐消遣、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只有最后一种目的的阅读能帮助阅读者增长心智,不断成长。
书中主要论述指导如何通过阅读增进理解力。它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除了介绍四个层次的阅读方法外,作者也介绍了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包括实用型的书、想象文学、故事、戏剧与诗、历史书、科学与数学、哲学书、社会科学等。
在书本的最后一章,作者指出了阅读与心智成长之间的关系。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03《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美) 托马斯 福斯特
像《神曲》《浮士德》这样经典的文学书,到底在讲什么?估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问题。这些小说,实在是套路太深,隐喻太多!别急!这本书就是来破解这些套路的!
作者分26个章总结了26个隐喻,都是些很小很细微的点,吃饭意味着什么,得了重病意味着什么,被雨淋了又意味着什么……比如吸血鬼,是一个常见的主题。但在文学书里,吸血鬼通过吸食血液使自己重生,大部分情况下,其实都是在暗喻人类自私的本性!
你如果能把这本书看透了,作家惯用的小套路,也就能一眼看穿了!
04《孤独读书术》 (德) 叔本华
叔本华应该是哲学家里,最喜欢讲大白话的一位了。这本书里,他就经常用比喻,来说明他的读书观——“思想如同恋人,不与恋人结婚,恋人就离你而去了。”所以,他选书的时候,也要把思想性作为首要标准。
写作时没有思考的,只能称为记录者;写作时才思考的,只能称为劳动者;写作前就开始思考的,才能称为思想者。在叔本华看来,第一类、第二类作者写的都是“坏书”,偷走了读者的时间。只有第三类作者的书才值得读,因为他们不是为了取悦读者而写,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最能经得起时间考验。
我们下次选书前,也这样来一次“哲学家式”的分析,绝对错不了!
05《书读完了》 金克木
看到这个书名,我第一反应是——瞎说什么呢,书怎么可能读得完?再一看作者,我马上就不敢造次了!
金克木,鼎鼎有名的国学巨佬,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师。果然,他说的“书读完了”是有所指的,指的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书。他说,读书要有“大局观”,所以只需要看这几本就足矣——《周易》《诗经》《尚书》《左传》《礼记》《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把这些书读完了,对中国文化就有了整体性把握。观其整体,得其要旨,有所启发就足够了。
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但能大大方方说出“书读完了”这种惊世骇俗之语,背后可是数不尽的积累和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