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9月22日,星期日,晴。
在万众瞩目的常州地铁开通的第二天,常州旅商芬兰双师型教师项目第二阶段培训也进入到了第二天。地铁一号线的开通,拓开了城市发展的格局和更大可能,同时拉近了旅商师生从家到校的距离;芬兰双师型教师培训,开阔了旅商教师的思维和视野,同时拉近了旅商与世界教育高地的距离。
上午篇:远观世界,思考未来
在今天上午的培训中,来自芬兰的两位专家SANNA和MARITTA首先介绍了芬兰用于确认和预判职场所需技能和能力的途径,如影子工作、教师下企业培训、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与企业共同完成能力考核等;同时两位芬兰专家还展示了研究显示的未来职场所需的技能和能力,如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想象力等;随后每个项目小组需要经过缜密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针对未来职场所需的技能和能力共同回答三个具体问题:1. 你认为未来职场最重要的技能或能力是什么?2. 在你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这些能力?3. 你打算怎么开发课程?
针对这些问题,各个小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了精彩的分享。
下午篇:审视自我,探讨改革
下午的培训与上午一脉相承、有机衔接。专家引导学员将关注的焦点从芬兰和世界转移到常州旅商,让大家思考我校是如何认定和预判职场需求的。重点思考三个问题:1. 你认为目前最好的做法是什么?2. 哪些方式适合你所教授的科目?3.你想尝试哪些方式?
同样是思考与讨论三个问题,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芬兰专家在下午的培训中采取了一种新的方式:打破了原有的项目小组格局,重新随机分组,新的小组围坐成一圈,以圆桌会议的形式对以上议题轮流展开即席讨论。某个小组进行圆桌讨论期间,其他小组则认真倾听、记录,真正实现1加1大于2。
通过讨论与分享,大家普遍认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当前职教改革的灵魂。据此,外籍专家引入了思维导图,让每一位学员认真思考自己有哪些来自的企业人脉可以用于自己的产教融合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改革的实践。通过思维导图,我们的教师学员普遍发现自己的行业、企业人脉远广于自己原有的判断。
启示录:产教融合,从“我”做起
最后的思维导图环节给大家带来的启示是,如果每位老师发动自己的人脉,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企业朋友圈,在基于产教融合的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其实大有文章可做——这也是芬兰的职教经验之一。希望芬兰双师型教师培训班的成员在未来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能够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主动开拓产教融合的网络,以“我”为单位开辟产教融合的“生态朋友圈”,从而打破传统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天花板,为我校产教融合注入新的活力,为教学改革带来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