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1.父母自我成长并带动整个家庭成长
成长型家庭教育需要以家长的自我成长,带动整个家庭的成长,全体家庭成员从中受益。这包括家长有各自的发展定位,有具体目标和实施计划,逐渐提升自己;家长协助孩子确立短期和长期的目标,比如品德修养、习惯养成、学习规划等,同时,还可以设定家庭共同的目标,比如志愿服务、环保行动、健身计划、读书活动等,据此,个人和家庭的共同愿景清晰明确。
2.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引领孩子成长
成长型思维模式,即用自己开放的、发展的思维方式引领孩子成长。父母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以变化的视角看待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刷新认知和方法,重建亲子关系、家庭生态,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为其提供最好的成长型家庭教育环境。
在此基础上,家长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即启发孩子无论在哪种境遇中,都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家长要尊重每个孩子的先天特征和不同的性格,不论孩子面临怎样的情形、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父母都不能采取打击式教育,而是引导他们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不妄自菲薄;给孩子赋能,激发出他们的内在力量。然后,和孩子一起,将他们做得不甚满意的事情划分为不可控的和可控的,对于前者,选择坦然接受;对于后者,集中精力尝试改变——设定长期和短期目标,一步步付诸行动,努力做好每一个环节,直至实现目标。
在此过程中,看到孩子取得了进步或成绩,家长应及时给予其正向的评价和反馈,但夸奖内容要务实具体、注重过程,避免对智力和才能过早地下定论,比如“你的努力没有白费”要比“你真聪明”,对于孩子之后的表现更能起到激励作用。
3.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家长需要对身边的大事小情习惯性地保持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孩子从小就会受到良好的熏陶。此外,家长平时多鼓励孩子接受新的挑战,面对棘手的问题独辟蹊径,始终信任孩子,使之在尝试甚至是试错中明白,一个人的天赋有高有低,但努力可以缩小差距甚至逆袭,自己的未来发展没有天花板。
创新离不开勤奋,只有当孩子对某一件事或某一个领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不觉得勤奋的“苦”。因此,成长型家庭教育离不开发现、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兴趣,鼓励他们动手实践,使之真正热爱某一件事,激发起他们内在的巨大热情和能量并投入其中。
来源:本文节选自中国妇女报
审核:霍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