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旧版网站
 
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德育天地 > 家长学校
【旅商家话第2期】良好的家庭教育,离不开这些原则
来源:学生发展处   作者:    日期:2025-06-18   浏览量:0  

1.少用权力,多用规则

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无疑是权威,拥有很大的权力。但是,如果父母总是用权力压制孩子,孩子就会在频繁的失败中,变得反叛或盲从。事实上,父母真正需要的,不是“赢”孩子,而是“赢得”孩子,获得孩子的理解和信任。所以,父母对孩子要少用权力,多用规则。规则和底线不同。底线是强制性的,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但是关于规则的制定,必须由父母和孩子协商产生。与底线类似的是,除了制定好的规则之外,父母不能再随意地、无休止地对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如果孩子不遵守规则,父母要和善而坚定,让孩子懂得规则的道理,而不是逼着他们遵守规则。对于还没有形成良好规则意识的孩子来说,父母不应一次确定过多规则,而可以先易后难,逐步完善。

2.转移目光,发现潜能

父母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长处,只是每个人的潜能可能会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明显的短板,父母要立刻转移视线,去发现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赋。转移视线不是放弃,而是帮孩子找到一条更开阔的道路。如果不愿意接受孩子天赋中的短板,必然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并且使亲子关系变得紧张。父母要做的是帮孩子激励自己,并让他发现自己的潜能。

3.传递赞美,润滑关系

孩子往往因为喜欢某个学科的老师而喜欢学习该学科,老师也会因为孩子喜欢自己而反过来更加喜欢孩子,从而更容易发现孩子的优点。关系好了,学校教育就会进入良性循环,家长就要促进这样的良性循环。越是孩子不认可的老师,家长就越得想办法在老师身上找到一些能被孩子认可的特点。反过来,家长也要想方设法从老师那儿获得对孩子的认可,然后及时传递给孩子。父母需要“两头传递好消息”,让孩子更喜欢老师,让老师更喜欢孩子。

4.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之间难免会起冲突。一旦起冲突,家长心情不好,孩子心情也不好。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其实屏蔽了整个世界,当然也包括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发生冲突时,家长越是焦躁、恼怒地面对孩子,孩子的抵触情绪就会越强烈。所以,父母首先要处理好自己的心情,再处理孩子的情绪。父母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让孩子尽情地倾诉,或者让他们静思,通过听音乐、深呼吸等方式缓解情绪。等孩子的情绪平稳之后,再进行交谈。家长可以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的讲述,而不打断他;可以复述孩子的话去回应他,而不评价他。

来源:本文节选自中国教育报

审核:蒋文卓